如果要选最能代表中国的酒
绍兴黄酒大概当之无愧
这一千年经典产业
不仅已成为中华国粹
更远播海外,身担国礼
并在科技浪潮中永葆创新本色
日前,在2024中国黄酒产业发展振兴大会
暨古越龙山沈永和360周年大会上
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健登台演讲
以《守正创新 科技赋能》为题
介绍了绍兴黄酒的产区优势及创新成果

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我国的黄酒酿造历史可追溯到9000年前,而绍兴黄酒则是优秀、优质黄酒的代名词。绍兴地处北纬29度至30度,处于世界优质美酒的纬度带中,其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黄酒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独特的鉴湖水、糯稻,成为酿造优质黄酒的天赐原材。
同时,绍兴市紧靠着高消费的长三角地带,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活力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侨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黄酒则具有众多名人故事和宣传,这些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资源为绍兴黄酒的高端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黄酒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享誉全国,且远播海外各国。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将黄酒送给过美国客人,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G20杭州峰会、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招待习总书记晚宴、习总书记会见国际友人等重要场合,黄酒均作为国宴用酒或国礼相赠。

科技赋能: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
研究院
黄酒九大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一,首次开发了糖多孢菌微流控高通量选育技术,使得现代化麦曲风味更加接近传统曲,用于调控新生产工艺下的麦曲群落、代谢及风味特征。获得了高产阿魏酸酯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菌株草酸青霉菌M1816,可用于特色风味基酒的生产,拉开不同档次酒体风味差异。
创新成果二,掌握了绍兴黄酒发酵核心菌种,构建了黄酒领域唯一的种质资源库,包含23个省市的黄酒酿造微生物;微生物种质资源总数1092株;已保护绍兴黄酒酿造自主知识产权菌株44株;获得相关发明专利55件,其中,美日韩国际专利6件。酵母——是黄酒发酵的灵魂和命脉,研究在遗传学上首次证明绍兴黄酒酵母是清酒酵母和玛格丽酵母的祖先。毛健团队公布了全球首株绍兴工业黄酒酵母基因。成功选育优良绍兴黄酒酵母6株,并实现了生产应用,从35000余株酵母中通过高通量选育出高产酯低产杂醇的酿酒酵母6株Jiangnan 1#- 6#。相比现有发酵菌种,规模生产上发现酯类物质浓度提升50%以上,杂醇类物质可降低60%以上,饮后不宿醉。开发了“三低一高”系列高舒适度黄酒。
创新成果三,溯源绍兴产区优质黄酒酿造的奥秘,证明来自发酵环境的1420种酿造微生物组成了独特酿造生态系统,多菌种共同发酵形成了绍兴酒中718种风味物质。
创新成果四,首次在黄酒中分离得到三种活性小肽,表现出良好的调节异常脂质积累和高脂血症潜力,并调节肠道菌群。
创新成果五,首次解析长期适量饮用绍兴黄酒与肠道微生态平衡之间的健康关系。
创新成果六,长期适量饮用绍兴黄酒具有缓解便秘的作用,黄酒可通过调节短链脂肪酸和5-羟色胺之间的代谢途径来增强肠道蠕动,最终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
创新成果七,首次发现黄酒多酚缓解阿尔兹海默症的潜在靶点448个,构建了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网络,为黄酒酚类物质缓解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创新成果八,系统揭示绍兴黄酒在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及抗肿瘤方面的潜力。其中,黄酒多糖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能力;可有效提高小鼠血液中免疫调节活性相关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肿瘤抑制率达到45.31%。
创新成果九,深入挖掘绍兴黄酒的健康属性,毛健团队研究发现黄酒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低聚糖、多肽、多酚、核苷酸以及洛伐他汀等功能物质。利用标准化模式动物结合人群数据,解析了饮用黄酒量与人体健康量效关系。

黄酒饮后不宿醉
饮用更舒适、更健康
千年古法与创新科技
酿造出历久弥香的世界级佳酿
绍兴黄酒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也是中华文化沟通世界的光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