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食用醋年产量约为1650万吨,其中中国占250万吨,美国47万吨,日本34万吨。若按人计算消费量,日本人均7.88公斤/年,美国6.51公斤/年,中国仅0.91公斤/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上述的数字意味着什么?发人深省。国人应该知道,中国传统食醋,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很有特色,是世界食醋中的佼佼者。
食醋进入饮食应该是很早的、采摘食用酸味的水果就是引子。先秦时期的大量文献都记载有制醋和食醋的事项,周朝宫廷设置有专管制醋的官员:“醯人”就是一例。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有当时民间制醋之法,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更是收录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20多种酿醋法,此后的许多农书食谱甚至医书都有制醋的论说。唐代的“桃花醋”·宋代的“莲子醋”,元代的“杏花醋”、“脆枣醋”等历代名醋都跃显于文学著作之中,用醋加工的佳肴,如“醋鱼”、“醋蟹”、“醋蚶”等被文人赞不绝口。苏轼在镇江品尝鲥鱼时写下的佳句“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两尺余”和陆游写下的佳句“小着盐醯助滋味,微如姜桂发精神”等更是让人对食醋欣赏有加。在唐宋时期的宴席上有专设的醋碟也能说明食醋在饮食中的地位。与此同时,醋的其他功能同样被重视。醋的用途远不止于饮食烹饪中的调味,中国先民一直看重它在食疗和保健养生中的独特作用。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对醋的保健功能作了较深刻的概括:开胃、增食、养肝、强筋、暖骨、醒酒、解毒、辟邪、消毒等。
传统的中医药学中,在食醋和用醋防病治病及炮制药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论述很多,而且收载的“以醋为药用”的药醋方颇丰。据不完全的统计,有2000多方,其治疗的范围涉及中医内、外、妇、儿、骨伤、肛肠、耳鼻喉、口腔、皮肤及美容等12个科目,178个病种。这些醋药方大多来自张仲景、孙思邈、葛洪、王焘、金元几大学派(李东垣的脾胃派、朱丹溪的养阴派、张从正的攻下派、刘完素的寒凉派等)的代表佳作。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以“药醋”为主的方剂就多达287方。这些偏方大多是在医疗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在养身保健中的作用是可信的。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食醋在身体上的功能性日愈清楚。首先,醋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代谢物质,可直接参与能量代谢并抑制糖酵解的代谢过程,即调节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能量供给,从而能促进脂肪的分解等功能的实施。这就是醋能帮助或促进消食开胃、减肥护肤的缘由。具体地说,人的消化与吸收是直接关系到人的体质水平。因为食醋中的有机酸可帮助溶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促进人体对食物中钙、磷等物质的吸收;食醋中的挥发性有机酸和氨基酸等可刺激大脑的食欲中心,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胃液浓度,从而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和增进食欲的功能。中国食醋不仅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还能对人体内的许多功能起调节作用。例如,人体补充食醋后,有消除疲劳的作用。食醋中的尼克酸和维生素,是胆固醇的克星。经常食用醋,也起到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总之,适当吃醋或像醋豆、醋花生、醋蛋之类的保健食品对于软化血管、预防动脉硬化有好处。此外,醋有较强的杀菌、抑菌能力,可以在预防某些病毒性感冒、环境消毒等地方发挥作用。
西方许多民族也喜爱食用果醋,表面上他们虽没有食不离醋,实际上他们口不离酒的背后,就是离不开醋,因为他们饮用的葡萄酒大多是酸味的(千型葡萄酒),即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醋。同样在食材的加工和菜肴的烹饪中,果醋和酒也是必不可少的。西方的果醋毕竞不同于中国的食醋,它在生活中没有明显地呈现出中国食醋的上述功能,致使他们没有意识到食醋与健康的关系,更没有把它发展成药材。
来源|《中国传统酿造 酒醋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