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山东琅琊人,史称“王右军”。王羲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不在于做官,也不在于为官时的工作业绩,全赖于他精湛绝伦的书法,而他的书法又以《兰亭集序》为最,且《兰亭集序》不只是王氏的顶峰之作,更是中国书法史上无人企及的绝品。在中国几千年的书坛巨擘中,王羲之成为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之鹤立人物。由于《兰亭集序》创作时的环境是酒文化的集中体现, 且又是饮酒后的神来之笔, 也使王羲之在中国酒文化的殿堂中发出特别耀眼的光彩。王羲之自幼学书,因生活在一个文化气氛极浓的家族之中。早年师从卫夫人;其父王旷授以笔法,长大后众采名家之长,自成一体。特别到晚年,书法艺术臻于神境。历代评价王羲之书法的大家人物有很多,且特具各类赞美之词,其中评价最高、最为全面的莫过于一朝书痴——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有评曰“所以评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
东晋永和九年( 353年)三月,王羲之与友人孙绰、李绰、许询、支遁等42 人聚集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修禊。修禊,本是我国北方一种风俗,“禊”是一种祭祀礼仪。临水进行仪式,一般是利用新春之清水洗手,或用初芽的柳枝作为洒水于人身上的工具,以除去人身上的不祥之气。除病祛邪,祈求吉祥。王羲之是北方人,在南方的会稽生活,把南方春天的踏青与北方的修禊合而为之,并于修禊之日,好友共聚,饮酒吟诗。这批诗朋酒友,传承古俗,在清流两边依势而坐。在清流上游徐徐放入盛有美酒的羽觞,羽觞经过弯弯曲曲的流水,曲折而下。若羽觞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住,谁就要即兴赋诗,作不出诗的便须罚酒三杯。王羲之把这些诗汇集成册,名曰《兰亭集》。并亲书序言一篇,王羲之不仅书法为天下一绝,是天下文人墨客的临摹典范, 且《兰亭集序》一文也是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清新,奇偶对语并用, 读之朗朗上口,如:“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筋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其文犹如兰亭曲水之清澄,越地幽兰之芳馨,被历代文化人选为古文散文之经典范文。书文交相辉映,世上极为罕见。《晋书·列传·王羲之》中有以下记载:“(王羲之) 酒酣赋诗制序,用蚕茧纸,鼠须笔,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可见王羲之在酒后的思维和笔势到了升华。他以飞扬的神思、浮想中的直觉感受与心灵思维相揉合,挥笔直书一气呵成。这千古不朽的美文,“天下第一行书”的序作,得益的便是越地美酒。这醉中的神韵是无法模仿的,是难以企及的,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千百年来只能作为临摹的对象,而无法超越之。酒之神功不可不赞叹!
曲水流觞的习俗还曾传到日本。《日本书纪》》记载,早在公元485年,日本显宗天皇元年就有“三月上巳,幸后苑曲水之宴”的活动。在《续日本书纪》中记载公元730年三月三日“天皇松林宫,宴五位以上,引文章等令赋曲水”的故事。直到现在,日本的城南宫的曲水流觞, 每年春秋举办两次。日本岩手县的毛越寺和福冈县太宰府的天满宫也举办仿效兰亭的“曲水流觞”活动。与会者穿上仿古服装先行洗尘(修禊)仪式,接着跳起女神乐舞,随后进行流觞、饮酒,作诗、书法。它不仅再现中国古代的饮酒文化,而且反映出中日文化的渊源。如今, 每年的绍兴书法节,日本书法爱好者和书道界人士是必到之洋客,也为绍兴书法节增添不同民族之间的祥和气氛。
如果说王羲之是由于酒的神助,才造就一代书圣的英名,那么华夏文化的光彩,实在是因酒的无穷魅力才更增其夺目的光辉。这真是:“零觞飞曲津,欢然朱颜舒”。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