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江南大学、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福建屏湖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完成的“糖多孢菌麦曲及酒药生产工艺的创新与应用”、“富含洛伐他汀红曲的研发及在黄酒中的应用”、“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物溯源及微生态调控技术开发与应用”三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视频会议鉴定。
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教授谢明勇,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主任于学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理事长王喆,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赵谋明7位专家组成。江南大学教授毛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宿义,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沈赤,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岳正,福建屏湖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相友等代表出席,鉴定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李永智处长主持。
会上,江南大学教授毛健代表项目完成团队对三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委员会在审阅有关资料、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江南大学联合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多家单位研究发现机械化黄酒生产丢失了传统手工黄酒生产中主要贡献的糖多孢菌、低产杂醇高产酯酿酒酵母、酒药等核心微生物和关键糖化发酵剂。项目以传统麦曲和酒药为研究对象,首次证明了麦曲生产的核心驱动力是温度、水分含量等,基于此开发了糖多孢菌接种生麦曲的生产技术,选育了高效降解生物胺、高淀粉水解活力的玫瑰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rosea)A22,解析了首个玫瑰糖多孢菌的基因组信息(GenBank: OP218373.1),生产的麦曲中S. rosea A22占比>80%,复刻了传统手工麦曲通过生物热淘汰杂菌的工艺机理,利用S. rosea A22麦曲生产的黄酒质量更好,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更接近传统手工黄酒。首次从淋饭酒母中选育了低产杂醇高产乙酸酯的酿酒酵母Jiangnan1#,并解析了其基因组信息,添加到传统酒药扩大生产中,开发了酒药现代化生产技术装备,使得酒药糖化酶活力达1082.79 U/g,较传统酒药提高了1.9倍,液化酶活力达1.8 U/g,提高了74.7%。糖多孢菌麦曲和酒药的复合应用提高了黄酒的风味品质,杂醇降低了35.7%,酯类物质含量升高了20.0%,对机械化生产黄酒品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通过高分卫星遥感技术,解析了酒城泸州浓香鼻祖产区独一无二的酿造生态环境。项目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共检测到2155个属的6033种(含亚种)微生物,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到1064种代谢物,构建了浓香型白酒发酵代谢途径与关键酶的代谢网络,明确了与底物利用以及风味形成相关代谢途径的关键微生物及其作用,证明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年代车间中糟醅代谢图谱差异的直接原因。明确了封窖方式对浓香型白酒酿造中不同层酒醅品质的影响,并推出了密封性能更好的厌氧微压封窖工艺,在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工业应用。
江南大学、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屏湖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绍兴文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对福建、浙江、广东和江苏等地的97个红曲样品进行筛选,并通过选育了高产洛伐他汀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W-4,开发的中药与红曲菌共酵技术、酿酒酵母与红曲菌共酵技术,提高红曲菌产洛伐他汀能力,并从分子水平解析相关机制,红曲黄酒洛伐他汀含量达115.02 mg/L,色价达29.28 μ/mL,开发的避光、低温(4℃)、高酒度贮存条件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色价稳定性。
三项科技工作对于提升白酒和黄酒的科学认识,推动酒产业技术升级和行业技术水平升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