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21日,中国酒业协会携同大家酒评、人民网酒业频道、新浪财经,以“适量饮酒,快乐生活”为主题,推出《中国酒业科普大讲堂》视频直播课程。为使酒业从业人员掌握和了解酒类专业知识,使消费者更科学和理性的选酒与饮酒,主办方邀请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领衔,囊括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露酒、黄酒等9位行业权威专家,共同组建“中国酒业科普大师团”。
江南大学传统酿造食品研究中心负责人毛健教授受邀,于2月20日下午,以《科学认识黄酒》为主题,针对我国黄酒的起源、地位及发展历程,黄酒风味解析与健康功能,黄酒的发展与热点问题三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与观众互动,对观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现场科普解答。
毛健教授表示,黄酒、白酒是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黄酒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黄酒是酒之鼻祖,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已有黄酒生产。在黄酒工艺与风味方面,独特的酿制工艺成就黄酒的风味特征,不同的微生物酿造生态特征形成多样的产区风格,不同地域黄酒风格差异显著。另外,毛健教授表示,江南大学传统酿造食品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等科研团队的研究表明,黄酒中含有丰富的健康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养生保健价值。此外,实现黄酒健康功能因子可标识化、醇脂类物质可控、个性化酒的开发及精准发酵是我国黄酒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黄酒的发展与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毛健教授解答如下:
可通过提高入口舒适性和饮后舒适性两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提高黄酒入口舒适性的核心是确定风味感官体验标准评价体系。可通过抓住黄酒的风味特征、关键风味物质及其最舒适的浓度、黄酒中异香异味物质并控制其浓度三个方面来提高黄酒的入口舒适度。
另一方面,提高黄酒饮后舒适度。江南大学传统酿造食品研究中心研究表明,杂醇和生物胺是导致饮黄酒易上头深醉的关键物质,并可通过酒体设计,采用不同方式调控陈年手工酒及机械化黄酒中的易上头物质,以提高其饮后舒适度;另外,平时饮酒需注意饮用方式和用量,选择高品质的黄酒,不要空腹饮酒,不能爆饮,适量就好,喝酒宜慢不宜快,喝黄酒要注意合适的朋友和场景,良好的饮酒氛围更益于身心健康。
按照产品风格,可将黄酒分为传统型黄酒,清爽型黄酒和特型黄酒;
按照产品含糖量分类,可将黄酒分为干黄酒、半干黄酒、半甜黄酒、甜黄酒。
一,从外包装看,简单地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一是商标纸上是否有原产地的标识。二是看包装上的说明,产品执行的是哪一个标准。目前黄酒生产执行有两个标准,一个是黄酒国家标准GB/T13662,另一个是绍兴黄酒的国家标准GB/T17946,这两个标准是不一样的,消费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合适标准生产的产品。
二,从酒体的色、香、味三个角度细细品味。观色:一杯优质绍兴黄酒呈琥珀色,清亮透明,有光泽,无杂质。闻香:黄酒的香味是一种醇香,年份越长的黄酒,醇香的气味更浓,粘性越足。尝味:黄酒为双边发酵,口感清爽,醇厚柔和,酸、甜、苦、辛、涩、鲜六味和融协调。另外,上等黄酒的重要的优点还在于酒后的舒适感,被认为是“喝了不上头,喝了不口渴”。
理论上讲,啤酒、白酒、黄酒、葡萄酒,威士忌等均可用作料酒,但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品尝后,发现不同的料酒所烹饪出来的菜肴风味相距甚远,经试验,人们发现用黄酒比用其他酒类好。
好的黄酒不一定是好的料酒,料酒的主要功能是去腥、增香、提味,就拿增香来说,料酒需要富含的大分子醇类物质、酯类等物质。由于黄酒和料酒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不一样,不能笼统的认为好黄酒就是好料酒。
黄酒的保质期要看酒精度来定,国家标准规定10度以上酒精度的酒可以不标示保质期。虽然10度以上的黄酒虽然没有了保质期,像用玻璃瓶装的花雕酒,一般最佳饮用期建议为五年内。但对于半甜型和甜型的黄酒,最佳饮用期时间更短,一般建议两年内饮用为佳。关于黄酒的存储地点,最好选择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坚守传统,传统工艺是良好风味和健康品质的基础和保证,一定要坚守和发扬。由于科技的局限性和研究投入对传统工艺的研究尚不足,还需深入研究传统工艺的奥秘。
立志创新,创新主要在:1)产品风味和健康的科学表达;2)与消费者的互动、消费习惯的建立;3)黄酒品质的稳定性;4)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控制、基酒勾调等方面;5)现代化生产工艺要充分模拟传统酿造菌种。
第一,要树立产业自信,提升从业人员信心。
第二,要实现黄酒的个性化发展,百花齐放发展。
第三,要充分响应和融入国家政策,跟随国家战略规划的步伐。
第四,突出政府和相关组织的作用,加快推进黄酒产区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及品牌建设等。
第五,根据消费者需求,加大创新力度,大力革新。
第六,运用好现代生物技术科学解读黄酒,关键要加大研究力度、加强投入方式,推广黄酒科普,讲好黄酒科学故事,满足消费者对风味和健康的双导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