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翻阅英文字典,会发现米酒与黄酒都被统称为一个单词“rice wine”,指的是用谷物发酵的酒。事实上,这两种酒颇有缘由。读懂米酒与黄酒,就等于读懂中国数千年来的美酒发展史。
黄酒,正是源于米酒。它从商周时期的米酒雏形发展而来,唐宋时期工艺大幅度改良,直至明清黄酒已成为大众主流。
01
夏商周-春秋时代
据《周礼》记载,当时人们把酒分为“五齐三酒”。五齐指的是没有过滤的酒——
【泛齐】是酒糟上浮者,酒味最薄;
【醴齐】是酒浆与酒糟混合,一宿酿成略带甜味;
【盎齐】是酒浆呈浑状的浊酒;
【醍齐】是酒浆略红的浊酒;
【沉齐】是酒糟下沉而酒色略清的酒。
从形态描述来看,它有点像家常制作的“米酒”,但其实因为工艺不成熟,酿酒时间比较短,它的度数是很低的,只有1度左右。
【三酒】指的是过滤后的酒:事酒、昔酒、清酒。
【事酒】因事而临时酿造的酒;
【昔酒】冬酿春熟的酒;
【清酒】冬酿而夏熟的醇酒,色清而味浓;
三酒因为比较清澈,被认为是等级更高的酒,常被用于祭祀。当时技术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是怎么滤酒的呢?他们通过使用“茅草”过滤酒,古人先将菁茅、酒曲和米饭搅拌在一起,使米饭发酵成酒,然后主持用菁茅过滤掉酒糟,把酒浆装进大瓦缸。至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祀传统中仍可见苞茅祭酒的遗风。
【点评】——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酒,属于比较朴实原始的形态。它的酿制时间短,陈贮时间不长,酒液较浑浊,工艺相对简单。
不过,这时期的酒相对于石器时代来讲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于,它使用了——酒曲!周朝《书经》提到:“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人们终于不再采用“口嚼法”酿酒,而是采集酿酒微生物进行专门酿制。
02
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酿酒工艺变化仍然非常缓慢,酒的度数徘徊在1-3度左右。不过酒不再只是一种祭祀品,而成为大众可以享用的日常饮品。当然,这也得益于通过对“曲”的精制,使酒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在这个时期,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①秦朝淘汰了使用“蘖”酿酒,令曲酒称为主流。
周朝《书经》提到的酿酒工艺——“若作酒醴,尔惟曲蘖。”,其实指的是两种:曲与蘖。曲,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比如麦曲就是令小麦发霉,用曲酿制的当时被称之为——酒;而蘖则是发芽的谷物酿酒,用蘖酿的被称之为——醴。
为什么特别提出这一点呢?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酿酒法都是采用发芽谷物酿酒,如啤酒、威士忌。但当时秦朝人认为用发芽谷物酿酒效率不高,就将其淘汰,而专注发展属于中国的“曲酒文化”。
②汉朝之际设置了专门制曲的“曲房”。
汉代酿酒者把精力关注在制曲方面,想方设法提高酒曲的发酵能力,以求酿出度数高的酒。他们设置了专门的曲房,在炎炎夏日派专人开窗门、关窗门控制室内发酵温度,以制造质量更高的“酒曲”。
在这一时期,汉代人已经可以把过去的“散曲”制成团状“块曲”,所酿的酒度数逐步提高,质量也有上升。
【点评】这一时期的酿酒技术仍然比较落后,酒精度数从1°上升至3-4°左右。人们难以控制微生物的纯净程度,酿制时间过久,酒曲中的霉菌便使其成为——绿酒;酿制时间不足,便成为白酒(此白酒,乃颜色白色的酒,而非蒸馏白酒)。
从西安稠酒,或许能找到那时的古酒风貌
03
魏晋南北朝时期
说起古代饮酒达人,必少不了竹林七贤。他们如此热衷美酒,与当时那个年代酒文化发展百花齐放之状况有莫大的关系。
首先,酒禁开放,令普通百姓广泛酿酒。
其次,解决了酒曲问题后,酿酒技术进一步提高,酒的种类丰富多彩。北魏时期《齐名要术》就记载了当时12种不同酒曲和20多种酒的酿法。比如,该书将酒曲分为笨曲2种、神曲1种、白醪曲1种,并提出了酒曲的“五色衣”概念,通过观察酒曲黑、白、黄、绿不同色彩,了解微生物发酵状况。
当时的酒可谓琳琅满目,如酃酒、鹤觞酒、九酝酒、秦州春酒、朗陵何公夏封清酒、桑落酒、夏鸡鸣酒.....
【点评】这一时期酒的发展是在汉朝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生,呈现百花齐放的状况。最大的特点是酒的“微创新”,如使用桃花、梨花、甘蔗等多样化原料浸酒。
04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中国酒真正的技术变革时期,黄酒也正是这一阶段得以发展的。在上文中提到,在酿酒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人们酿的酒要么是“绿色”,要么是“白色”。
白居易诗文中写到的:“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指的就是一种绿颜色的酒,正是微生物控制不好的原因。这一状况很快就得到改变了,因为——
唐朝发明了两种技术——煎酒、榨酒
【煎酒】——酒之所以变绿,是因为缺少杀菌的程序。唐代时期,人们为了提高杀菌效果,也曾在酒中加入石灰,但口感嘛......直至后来,他们发明了“火迫法”对酒进行低温加热杀菌,将酒缓慢加热至63度,大多数使酒变酸的细菌都会被杀死。直至如今,客家地区依然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杀菌方式。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烧酒初开琥珀香”。这一时期,人们常把这种酒称之为“烧酒”,但其实和咱们现代语义里的蒸馏酒“烧酒”是不同的哦!
另外从他的诗歌里,我们发现这一时期酒的颜色产生了变化,是美丽的黄酒颜色——琥珀色!
【榨酒】——除了煎酒外,唐宋时期的人还找到了令酒体更纯净的方法。他们采用木制器械进行压榨,以过滤掉酒糟。当时他们称这种器械为“糟床”。人们终于不用混着酒糟喝酒了,白居易诗歌里的“绿蚁”终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点评】这个时期对美酒的改造是飞跃性的,酒的风味百倍胜于前朝,度数也逐渐提高到了6-8度。难怪唐宋诗词家留下不少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北堂珍重琥珀酒”“春酒杯浓琥珀薄”。
唐宋时期的诗词中不难发现,他们形容酒的味道多采用甘、醇。说明当时的酒风味是甜型的、低度的。如韩愈写道:“一尊春酒甘若饴。”
05
元明清时期
黄酒在宋代差不多已经发展得非常完美了,蒸料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投曲等细微末节的酿酒工艺都被记录在《北山酒经》《酒谱》等著作当中。
到明朝中叶的时候,人们又酿制出了一种“干黄酒”,这种酒属于半甜型酒,如金波酒、加饭酒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的酿制工艺其实是很高明的,将发酵技术控制在糖化、酒化的中间阶段,这一技术领先欧洲半干葡萄酒数百年,代表作黄酒酿制的工艺顶峰。
在清朝中叶之前甚至民国时期,黄酒都曾是中国人饮用酒的主流。当时最好的黄酒,北酒以沧酒为代表,南酒数江浙一带的黄酒。然而沧酒属于祖传工艺,秘不外宣,酿制工艺渐渐失传。而绍兴等地区的黄酒,以技术开发逐渐发展壮大,被世人熟知。
转载|酩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