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饮酒于避疫而言,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有记载。在中国,黄酒的历史超过9000年,在历史长河中,可以说黄酒的作用绕之不开。一方面药酒可疗疾,一方面是饮酒可强体。
《汉书·食货志》说:“酒,百药之长。”在医学发展的早期,治疗手段还比较单调的情况下,酒在当时的医疗活动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而那时,白酒还没有发明,用的酒就是米酒,也就是黄酒。
绍兴酒文化研究专家钱茂竹先生介绍,《神农本草经》中对酒的药用更作具体解释:“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冠独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也就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医,用黄酒治病,特别是用作“药引”或制成药酒来治疗防治疾病的现象十分普遍。
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因为白酒要在元朝才引进,因此唐时用的也是黄酒。
创办于清乾隆年间的绍兴阮社著名酿坊—章东明酒坊,产品畅销北至京、津,南至香港、新加坡等地。北京著名的同仁堂药铺就专门向章东明订购制药用酒。章东明酒坊特为同仁堂酿制了一种称为“石八六桶”的专用酒,并保证存放三年以上在运至北京。这种酒的质地确实特别醇厚,浓香扑鼻,堪称上品。同仁堂以绍兴酒与地道药材配置成各种药酒,或用它作制药的辅助材料,收到了提高药性的显著效能而驰誉遐迩。
据浙江震元堂的专家介绍,喝针对性的药酒可以避秽气、辟疫疠。目前新冠肺炎的治疗和预防中,已经证实一些预防方药,能够提高易感人群对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绍兴酒不但可以制成各种优质药用酒,还具有直接的医药作用。《本草纲目》详载了69种药酒可治疾病,这69种药酒均以黄酒制成,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配制酒。另外,清朝《珍本医籍丛刊》记载了一段“经验神方”:“凡遇瘟疫盛行之时,若出门走东过西,须饮酒几盃,然后出门,回家之时亦当饮酒几盃,然后可食别样物件,自然气壮绝不染瘟,但不可至醉,如不能饮酒者,出入可食姜蒜,或将蒜塞入鼻内亦可甚妙。”
清初绍兴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叫陈士锋,他在其专著《本草新编》中的《酒》论述,可以算是对黄酒比较客观、公正、权威、全面的评价。他是这样说的:酒,味苦、甘、辛,气大热,有毒。无经不达,能引经药,势尤捷速,通行一身之表,高中下皆可至也。少饮有节,养脾扶肝,驻颜色,荣肌肤,通血脉,浓肠胃,御露雾瘴气,敌风雪寒威,诸恶立驱,百邪竞辟,消愁遗兴扬意宣言,此酒之功也。若恣饮助火,则乱性损身,烂胃腐肠,蒸筋溃髓,伤生减寿,此酒之过也。搓乎!酒何过哉。知酒之功受其益,知酒之过防其损何害于人。况酒又实能愈人之病乎。
震元堂的专家分析到,酒性温而味辛,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能补益肠胃。适量饮酒,能够愉悦心情,疏经活血,对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但能否驱避瘟疫,一时找不到令人信服的依据。
综上所述,黄酒能普遍运用在医药中,除了其本身有保健作用,提高人们的免疫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酒能溶解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使人体容易吸收,而且还能引导药物的效能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以提高疗效。
转载|黄酒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