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春秋,成于北宋,兴于明清的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绍兴酒之所以闻名遐迩,源于其独特的酒体风格,而酒体风格的形成,则缘于独特的酒药、麦曲、淋饭以及摊饭等一整套精致的酿造工艺。
从农历7月份开始制作酒药,9月份开始制作麦曲,10月份开始制作淋饭,最后在“立冬”那一天开始酿造。

发酵
作为绍兴酒发酵正常与否的一道重要工艺,“开耙”是绍兴酒酿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在糯米、麦曲、鉴湖水等原料落缸一定时间后一定要适时进行“开耙”。
所谓“开耙”,就是把木制的“耙”伸入发酵的酒缸内进行搅拌,作用有两个,一是调节发酵醪液的温度,二是供给新鲜的空气,增加发酵菌的活力。这是整个绍兴酒酿造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项关键性技术,不同的酿酒师操作手法不同,酿造出来的酒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差异。
开耙时应根据气温、品温、米质、麦曲质量的不同灵活应对,及时调整操作方法,使醪液中各项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有效协调糖化和发酵的平衡。
经过近90天的低温发酵,酒醅即告成熟。此时糟粕已完全下沉,上层酒液透明黄亮、口感醇厚、鲜洁、甘润,清爽,酒气香浓。

压榨
把成熟的发酵醪液中的酒和固体糟粕进行分离的操作方法。压榨出来的酒液叫生酒,又称“生清”。生酒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比较混浊,所以必须进行澄清,使酒中大分子的糊精和蛋白质下沉,提高成品酒的稳定性。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就有可能使成品酒中的“沉淀物”(即我们俗称的“酒脚”)增多,虽然这些沉淀物是一些营养物质,但由于消费者不了解原因,容易引起误解。
煎酒
煎酒又叫灭菌,杀菌。为什么要灭菌呢?这是因为经过发酵的酒醅,通过过滤无法完全去除酒中所含的微生物,包括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等,一些微生物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再者,酒中还存在着大量有一定活力的酶。因此,必须进行灭菌。灭菌主要采用蒸汽加热的方法,主要有二个目的,一是杀死微生物,破坏残余酶活力,使酒中各种成分基本固定下来,以防止贮存期间酒液酸败变质。二是促进酒的老熟,并使部分可溶性蛋白凝固后沉淀下来,使酒的色泽变得更为清亮透明。

灌坛
成品绍兴酒经煎酒后直接灌入陶坛中,灌坛前,先将酒坛洗净,把里面的水沥干,外面刷一层石灰浆水,刷石灰浆水既洁白美观,又起到杀菌作用,还可以在蒸坛时发现“疵坛”。待酒坛干燥后,在坛壁盖上牌印,注明生产厂家、品种、净重、批次及生产日期,类似于商标的作用。灌坛前,酒坛、老酒都要经过杀菌处理,灌坛后,坛口上先盖荷叶,而后放上灯盏(一种陶制的盖子)、坊单和箬壳,最后用竹丝扎紧,糊上“泥头”,并利用坛内酒的余热自然烘干,干燥后放到仓库贮存。

贮藏
又称“陈酿”,刚酿出来的新酒口味粗糙、较刺激,不柔和,通过“陈酿”可以促进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缔合,促进醇与酸之间的酯化,使酒味变得柔和、馥郁。
绍兴酒的贮藏年份是从酒灌入陶坛的这一刻算起的,自那一刻起,便开始了它的生命期,直至被消费掉为止。在酒的生命期内,其品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然,只有精雕细作、质量上乘的酒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久存不坏,“越陈越香”。绍兴酒要越陈越好,必须酿出高质量的好酒。
转载|会稽山